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九年守斛 虽苦犹荣
点击数量:631 次   发布日期:2021-07-22


       作为霍山米斛业内的“武林盟主”,九仙尊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霍山米斛不断传承、不断创新、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发展之历史画卷。
       霍山米斛,形如累米,五年只长五公分,仅产于安徽六安霍山86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迄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霍山米斛之所以出名,原因之一是历代古籍、医书药典的推崇。据史书记载,从唐代开始霍山米斛就是历代皇家贡品,声名大噪。此后,历经宋明清几朝发展,霍山米斛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滋补圣药。
       霍山米斛作为滋补国宝在中国已经传承了近三千年。但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霍山米斛被边缘化了,无奈成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愁嫁姑娘。

       变迁:从淡忘到复苏

       霍山米斛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但因其本身生长条件苛刻,多生长在“山谷、水傍、石上”,自然繁殖能力极低, 2010年前后,纯野生霍山石斛年产量已不到1公斤。
       2007年,作为最早在六安规模化投资兴业的客商,精工控股董事长方朝阳在与安徽省委领导的攀谈中,第一次意识到霍山米斛资源短缺的问题。方朝阳说,当时省领导拿给他看的仅仅是孙将军的一封来信,信的内容不过500来字,但言辞恳切。方总暗自总结将军深意:“霍山米斛,国药至宝,绝境求生,万望兴之。”当晚,回到酒店的他睡意全无,马上安排人着手整理霍山米斛的资料。因为就像许多事物在萌芽阶段看不清真相一样,孙将军的这封信,让方朝阳隐约觉得或许与自己有关,但没有想到后来关系会变得如此直接、如此密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因承建鸟巢等诸多奥运工程的品牌影响,精工系企业在国内声名鹊起。在六安,精工也成为当地规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所以,当时皖西学院的几位专家教授找上了精工。原来,面对野生霍山米斛日益濒临灭绝的困境,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已着手研制出米斛基因组培、有性无性规模化繁育等技术。但因为六安当地经济薄弱,霍山米斛种植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真要把这项研究成果通过还原霍山米斛原生态群落,把成果转化开来却是困难重重。此前,他们已遭遇了十多家企业的拒绝。
       说实在的,对皖西学院提出的产学研方案,精工团队之前没有想过。因为在人们已有的认知里,霍山米斛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技艺独特,但现状堪忧。由于此前不被重视,野生霍山米斛存量急剧下降。上世纪80年代后,人工组培育苗成功后,霍山米斛才慢慢出现农户人工种植,但这几年也都改行种植六安瓜片去了。没有人牵头、没有很好整合,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更没有实力与国内的铁皮石斛开展良性竞争。扳着脚趾想想都知道,这中间会有多少困难和问题。事情来得突然,需要斟酌盘算一番,也需要集团董事会商量一次。
       能赚钱吗?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是集团董事会所关心的,在商言商嘛!算一算账,十几年来,野生霍山米斛的种源越来越少,但市场价格不断飙升,野生霍山米斛已涨到30万每斤。霍山米斛有刚需,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眼下,霍山米斛受到政府、高校重视,讲好米斛新故事,集中品类知名度,培育消费新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再说,精工做了那么多产业,但百年之后,能留给后人的,也许只有这一株千年仙草吧!想到这里,都觉得有点激动,甚至有点悲壮。
       董事会上,投资霍山米斛的议题和一份市场可行性报告抛了出来,几个高层也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思考、思索、思路谈了出来。有人动情地说,霍山米斛需要一家企业,让领导看到,让市场看到,我们把它整合起来,形成产业和品牌合力。神农尝百草,黄帝平天下,草是有灵魂的,人是有性格的。霍山米斛传承了三千年,我们也要再研究它三千年。最终,精工投资霍山米斛产业化项目的议题获得通过。

       胸怀:从经济到民生

       2010年,精工投资5亿元建设九仙尊霍山米斛产业园。精工想到了种植米斛,想到了建基地,想到了产品深加工。除此之外,光靠一个产业园还拉动不了整个产业链,必须想到别的办法。“我们要靠霍山米斛吃出一个市场来,就要提高农户集中种植的积极性,我们要为米斛争待遇,也要为农户争收益。”在九仙尊团队的眼里,霍山米斛产业化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民生意义。
       九仙尊在过去八年中,在霍山县黑石渡镇、太平畈乡建立了GAP栽培示范基地、种源保护基地,通过霍山米斛栽培作为农民增收产业平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并且通过乡村产业帮扶采用“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霍山米斛深度开发的持续收入改变当地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高霍山米斛的知名度和整合度。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锦上添花的政策、领导关怀也随之而来。2012年6月2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自考察九仙尊霍山米斛基地。而吴邦国委员长的到来,第一次让九仙尊感觉到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就因为吴委员长亲笔题写下“霍山石斛 中华瑰宝”八个大字。如果说以前作企业,九仙尊对员工、对股东、对消费者负有责任;但吴委员长的这八个大字,让九仙尊以后对霍山米斛的传承也负有历史责任。
       在这之后,霍山米斛更成了精工的掌中宝,心头肉。九仙尊开始操心起了“全产业链”,霍山米斛的种源保护、生物育苗、野外栽培都只是全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九仙尊计划养一株“闭环的草”,把霍山米斛的资源完整地利用起来。九仙尊一直力求在全产业链理念上有所突破,因为要养“闭环的草”,要把理念从逻辑和商业链上形成闭环。有了理念上的突破,霍山米斛循环开发的计划就出来了。除了霍山米斛的深加工产品,九仙尊把产业园打造成了国家AAA级景区,在大别山主峰白马涧下开发霍山米斛文化谷项目,通过养身、旅游、文化,来提升霍山米斛的商业价值。

       格局:从初心到始终

       从“九仙尊霍山米斛”成立那天起,精工人就感到自己负荷的重担。2015年,霍山当地遭逢十年不遇的严寒天气,九仙尊太平畈基地最低温度接近零下19.2度,1000亩米斛全部遭受冻害,此时大家第一次明白“人定胜天”不是哪里都适用的。2016年,霍山爆发泥石流,九仙尊黑石渡基地百亩米斛全部冲毁,受损严重。但九仙尊接连重创还是未能把前进的脚步拦下,引用曾参的那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因为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中药正在走出国门,尽管走得艰难曲折。但这是空前的机遇,这份产业如果守不下去,霍山米斛倘若错失了历史机遇,那以后走出深山的成本会更高。精工不愿这历史的负担继续延续给下一代。尤其当国医大师金世元以91岁高龄登山寻斛之后,更觉得霍山米斛不单单是个产业,而是一种信念和文化了。
       提到金老,要从这位国药泰斗前往九仙尊种源保护基地寻访米斛谈起。“那天91岁高龄的金老和二十多个学生,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一起到了大别山。当时正下着雨,上山就一条小道。金老的腿脚走走平路还行,上山哪成啊?我们极力劝阻,但金老就是要瞧瞧这个霍山米斛什么样,最后他是在学生搀扶下上的山。”说到此处,当时负责接待金老的戴亚峰微微语顿,眼神充满深意,也许是有感于一位91岁老人的坚持。
       “我搞了一辈子中药的体会是,药材的产地最重要。我上山看了看,霍山的米斛确实好,长到约两公分至八公分,就再也不长了。”金老痴迷于研究“道地药材”,金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这番肯定,更让自己觉得,霍山米斛就是中医药文化的一条血脉。
       站在九仙尊的立场上思考,尽管过去八年来一直在推进霍山米斛的市场营销,但这种营销归根结底可以说是是为了文化,是为了提升中医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无论是孙将军信托米斛,吴委员长亲临考察,金老冒雨登山寻斛,都是希望人们了解霍山米斛、了解传统医药文化、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这就是“九仙尊霍山米斛”的“我从哪里来”。
       所以,对于九仙尊未来发展规划,希望全力打造高端民族品牌,打造国家名片、国家中医药名片。九仙尊要加快“走出去”,要努力抓住机会,讲好中医药故事,为中医药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医药文化复兴。同时,公司还将加快布局大健康市场。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霍山米斛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抓创新、强质量、树品牌,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在产业链上游,九仙尊将聚焦种源保护、种苗培育、野外栽培三项业务;在产业链中游,将加码霍山米斛深加工产品,培育枫斗、浸膏、胶囊等多品类。在下游,通过布局健康体验服务业、工业体验旅游业,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这就是“九仙尊霍山米斛”的“我往哪里去”。

       传承千年仙草,弘扬中医文化,精工绝对不是一个曾经沧海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全力倾注的社会实践者。在九仙尊霍山米斛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并进之路中,寄寓着精工人旷达的襟怀,沉雄的气度,有所作为而不畏艰险的精神。


网络营业执照 | 版权所有:(C)2012 精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30380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