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钢结构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之路
点击数量:1289 次   发布日期:2012-08-29
        相较于西方而言,我国的钢结构事业起步晚,技术落后,普及程度不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严重恶化,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钢结构便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国家从限制用钢到鼓励用钢,充分体现了政策在朝着钢结构发展有利的方向不断靠拢,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响应,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距离经济强国的目标还很遥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控制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拓展视野,进而推动中国钢结构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未来十年将是世界钢结构行业调整格局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实现世界钢结构大国和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钢铁、船舶制造,高铁建设中,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正在努力向钢结构第一大国前行。钢结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钢结构产业发展
  
  首先,国家应继续加大政策对钢结构行业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应继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加紧出台、落实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采用钢结构建筑产品,例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大型桥梁等。大力提倡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等建筑钢结构化,并将以上建筑用钢列入国家储备用钢。
  
  呼吁政府部门给予中国钢结构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多施展的机会,使大多数企业可以参与各类钢结构工程,充分发挥钢结构节能的作用。
  
  其次,钢结构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高,国家应在各个领域内加强钢结构优势的宣传力度,使国民充分认识到钢结构的绿色节能以及抗震等功能。
  
  二、钢结构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钢结构建筑越来越高,规模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新。
  
  钢结构设计者应遵循少费多用的结构哲理,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承载力。结构设计者应把建设结构用钢视为设计水平的最高境界。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建筑追求怪异,实际做出来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好的钢构往往构件布局简明、传立路径短捷、结点小型化,展现现代钢结构的魅力。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化竞争,加强总体设计能力建设,包括引进国际化设计团队在内的企业设计实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的方案是——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希望国家尽快成立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结构设计院所,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钢结构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节约用钢”的设计理念贯彻在设计的全过程中。
  
  钢结构产业供应链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能定位,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优化行业的资源配置。专业化分工大幅提高了供应链上各个经济实体的运作效率,使得行业“一体化”的运营格局被打破,该转换过程是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促进了行业发展。
  
  市场的导向作用促使工商企业都集中精力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改善。行业资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将逐步退出市场,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必将迫使企业克服惰性,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追求做大做强。
  
  三、钢结构产业的品牌与人才战略
  
  钢结构产业的“中国骄傲”,从我们开始。当今,作为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代表之一的中国钢结构产业,已成为世界同业关注的中心,我们应从钢结构“中国制造”走向钢结构的“中国创造”。在中国建筑的品牌历程中,无数的大师与精英已经创造出不胜枚举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饱含了民族建筑智慧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融合了时代的律动,跟上了世界的脚步。中国的钢结构产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上创优质工程、品牌工程,还要在全球建筑市场上树立我们的钢结构的中国品牌。
  
  有很多企业都提出,现在的钢结构专业人才太少了。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全日制中等教育中无钢结构专业,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专、本科也无钢结构专业,仅在研究生中开办钢结构研究方向,因此在钢结构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钢结构专业。这就导致了钢结构行业中关键岗位人才稀缺,钢结构企业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完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人对钢结构制作不了解而学习机械等专业对钢结构安装不熟悉,钢结构专业的研究生毕竟是凤毛麟角,只有在大型钢构企业中才有。因此,呼吁国家设立钢结构专业学院,并能给予钢结构行业在职培训以及职后进修更多的关注。另外,校企联合共同培养相关行业人才的模式也值得借鉴和尝试。
网络营业执照 | 版权所有:(C)2012 精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浙ICP备13038072号-1